主页 > 普洱茶知识 > 如何通过普洱茶汤辨别普洱茶的优劣?
2017年05月21日

如何通过普洱茶汤辨别普洱茶的优劣?

1、视觉之美:有趣的“连珠现象”

茶汤倒出茶壶的过程中,后半段出水量减缓后,如果注水速度与高度得宜,茶汤一滴滴滴入 茶杯时,在茶杯表面会形成一颗颗直径约三~六厘米的“茶珠”。

如璞玉般温润、如珍珠般细致、如朝露般剔透,如珍奇古物般地让人流连赏玩。

大部分茶珠,沉入茶汤后瞬间消失,如梦如幻。少部分直径较小的茶珠,会沿着茶汤表面滑向杯缘,亦如露如电,旋即破灭。

只有极少数大小秾纤合度的茶珠,顺着注汤的水势滚动,彼此相连,串成一段连珠,获得秒秒必争的华丽演出机会。这惊鸿一瞥的视觉盛宴就是我们所说的“连珠现象”。

虽然根据经验,以山泉水高温冲泡比较容易观察到这种现象,但是茶汤越厚的茶品,出现连珠现象的机会,相对要高许多。有兴趣的茶友,不妨试试自己的技术和运气。

2、品鉴之美:丰厚的茶汤口感

不论观察皀素,还是透过连珠现象的艺术盛宴,都可以了解茶汤胶质的含量。不过那是视觉经验的美;就喝茶来说,感官的审美经验,依旧是茗茶品鉴的主角。

喝茶不只依赖口感,因为口感限制在口腔中,缺少了对于喉头的描述,也忽略了上颚、 鼻腔的感官经验,自然也无法叙述食道、肠胃等身体各部份的反应。

完整的品茗经验是一场完整的身心之旅,如此的经验,才可能让人感动。

一直到目前为止,我们依旧认为人喉滑顺的茶汤,胶质应当要丰厚。

而胶质丰厚的茶汤,也必然将减缓舌面、舌根的涩感,或至少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茶单宁有转化的机会。

有人说“不苦不涩不是茶”,也有人修正说好茶“苦能回甘、涩能化开”,更有人修正说“与其等待苦涩的转化,不如修正制茶与泡茶方法,让茶汤减缓苦涩对口腔造成的不适感”。

这些说法都没错,我们看到了用词的修正与精准,也看到了茶艺文化不断细致化的表现。

含一口茶汤,轻轻放在舌面,微微扬起舌尖,让茶汤顺着舌面流向喉头,如果胶质丰厚,茶汤入喉后感觉如同柱状般集中地贴着舌根滑入食道,而入胃。

在口腔、喉头处,留存一种黏稠状物质的感觉,那还不是生津,也不是唾液泡沫,只是胶质附着在口腔喉头食道上的一种温润湿滑感,或许就是所谓的润喉吧。

茶汤润喉、胶质能与身体感官有更多的接触面积,包含在茶汤中的其它丰富物质,相对地就会有比较多的后续转化机会,例如:回甘、化涩、唇齿留香、喉头回香等。

所以好的茶品胶质应该要丰富,老茶这种现象依旧。优质的老普洱,茶汤能够达到入口即化、舌底鸣泉的化境,固然有其多元的因素,但胶质的加持,应当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根据品饮经验,茶叶经过渥堆后,胶质成分变少,所以茶汤容易变硬、变薄、变水,降低了品饮的层次。茶品的仓储过程中,温度与湿度控制不当,也会有相同的现象。

3、茶汤厚实是好茶的必要条件

茶品的胶质含量丰富,其它成分含量丰富的机会就大,但是如果茶品只是胶质丰富,其它成分却不足,茶汤就有可能形成饱足感后,但却变化单调的结果。

茶汤厚实是优质普洱茶的必要条件。厚实的普洱茶汤,骨子里有一种木头涩感般般饱满厚足的韵味。

特别是在户外的环境品茶,因为环境空旷、空气流通,不够厚实的茶汤,香气容易散逸。

如果茶汤厚实入骨,那么茶汤滑入口腔喉头,静待茶气流递周身,那种心灵沉静、精气内敛而集中的身心舒畅感,让人忘忧、感动,回味无穷。

自然干仓陈放的优质晒青老普洱茶汤厚实。因为早年的普洱茶原料多为大树茶,这些茶树有天然环境的筛选与呵护,最少的人为干预和破坏,使得茶树保留了丰富的物质成分。

这些成分在茶叶深层处稳定而集中的留存,自然有助于漫长岁月的转化。

品饮优质老普洱时,那经过生命粹炼、去无存菁后的坚毅生命精华,犹如释迦出山说法般,直指生命核心,让人喝了想要掉眼泪。
 120411123240cee6e7ee075aaa.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