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文化 > 【贡茶之地】古镇易武—历史文化名镇
2017年05月21日

【贡茶之地】古镇易武—历史文化名镇

易武早在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汉明帝于哀牢地设永昌郡时就隶属永昌郡,唐乾符元年(875)南诏于“西南夷”设银生节度,易武地区置名“利润城”。民国十八年(1929)易武划归镇越县,1930年为镇越县城。1949年成立镇越县人民政府,1957年改设为易武县,1958年易武、勐腊两县合并,1960年改名为勐腊县,下设易武区。1969年改为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区改乡。勐腊是中国惟一的一县毗邻两国(老挝、缅甸)的县,边境线740.8公里,是全省边境线最长的县。易武为中、老边境重镇,边境线长达100公里。在镇越县管辖33年里,为全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历史上许多涉外事件发生、处理都与易武有关。易武是茶马古道上的起点,是内地联结中老边境线上惟一的一条古重镇走廊,在历史上,易武曾经是引领茶山经济潮流、彰显民族茶文化的一个历史名镇。在以前易武除种些玉米外,都以采茶、卖茶为生,一切生活日用及副食品如大米、猪肉、盐、糖、烟、布等都从各地运来,年制茶叶十分之二放元江、蒙自、石屏,十分之八放莱州(越南)、放米赛(泰国)。易武及曼腊的茶叶占当时易武、曼腊、攸乐、宁江、南糯五茶山中的一半。

易武因为有好茶叶,唐代时就被列为滇南有名的“利润城”。几经风霜,几度春秋,由于它所处的南下陆路交通口岸的独特地理位置。中原汉文化在这里传播历史悠久,且土地宽广、气候宜人是盛产优质茶叶的沃土,因而始终是滇南有名的重要古集镇。自清朝以来,除西北通向思茅的青石板茶马古道外,以易武街为中心的镇域内大道把易比、曼秀、麻黑、漫撒、曼腊大寨、曼乃旧庙、湾弓等八大古村镇紧密联系起来,向四面八方辐射,延伸国内各地及东南老挝、越南、泰国、缅甸等周边国家。

易武古镇坐落在一个山梁上。易武正街(今老街)地处一个较为平坦的山丘顶部,如马鞍型,位居街道正中,大有“乘马奔驰”之意。有人说“易武街是马帮用马驮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数百年来,易武街作为茶马古道的陆路源头,既是普洱茶的中心发祥地,又是茶叶、马匹、药材、皮货等的集散地。它因马帮兴而兴,因马帮衰而衰。在易武正街一端建有庙宇、会馆,另一端建有几间马店,供南来北往的马帮歇息。盛易祥。

在山梁与正山的连接处有一个平台,古时这里是人们休闲的地方,过去设集市进行茶叶交易,也是马帮的集散地,人称公家大园。这里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是普洱茶文化的源头。几株参天古榕树,枝繁叶茂,像一个天然的大帐篷。仿佛要把这古镇覆盖,让它永远遮蔽在大山深处,独享这茶祖遗传下来的“活财富”。

勐腊县的“勐腊”是傣语,“勐”为地方,“腊”为茶,“勐腊”意为盛产茶叶的地方,也说:“勐”为水“腊”为茶,意为好水好茶之意。又说:“勐腊”,“腊人之地”,有资料说“腊人”是佤、德昂族的自称。它有双重语意:一是茶的儿女,二是种茶的人。流经茶区的河亦称"南腊河"。“曼腊”,“曼”为寨子,、“腊”为茶,“曼腊”意为产茶的村寨。在原易武区曼洒茶山区域内曾有“茶王寨”、“茶王树河”等地名。根据调查,一百多年前,此地是一片莽莽森林,人们在猎食中发现了一株特大的古茶树就把它称之为“茶王树”,据说是“武侯遗种”,于是人们甚为敬重,不仅年年举行祭祀活动,而且还将当地村寨、河流均以茶王树来命名。后因毁林种粮,茶林和茶王树被烧毁,“茶王树寨”、“茶王树河”成为旧址旧名,茶王树也成为了一个故事,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易武乡在清光绪年间包括:易武街、黄家小寨、刘家小寨、树林寨、摸练寨、李小娃寨、旬叶棚、万家坡、三家寨、马家寨、王家寨、麻栗树、杨毕寨、朱家梁子、大泥塘、何家梁子、茅草地、石乌龟、香堂寨、郑帕寨等21个村寨。除石乌龟、茅草地两寨不产茶,其它村寨均以茶业为生,易武街居民还从事饮食加工、纺棉织布、缝衣做鞋、酱菜加工等各行各业。
 10017909_204942651000_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