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文化 > 因茶兴起,逆时而衰——陕西商帮的故事
2017年05月21日

因茶兴起,逆时而衰——陕西商帮的故事

陕西商帮是中国历史上产生最早的商帮。在明、清两代,陕西商帮活跃于陕、甘、川、青、藏、蒙、滇、黔、湘、豫、冀、鲁、苏等广大区域,纵横驰骋于风云变幻的商贸战场,沟通东西南北,垄断西部贸易长达500年之久,创造了历史上无数个第一,其辉煌业绩名列明清时期十大商帮之首。 这支商帮的形成得益于千年古都形成的商业繁荣和陕西商人的自身素质,也得益于精准对口而又丰富多变的货物,咸阳茯茶是其中的重要板块。

那么,这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商帮呢?他们富甲天下的财富是如何积聚起来的呢?他们的兴起又与咸阳茯茶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帝王之都,关中沃土

陕西地处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源流之一,一直是我国古代的京畿重地。唐朝以前的历代帝王大都把都城选在这里,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资治通鉴》上也记载了“关中沃野富饶,乃帝王之居”的事实。

可以说,陕西商帮的形成、发展与那里特殊的政治氛围是分不开的。陕西南有秦巴屏障,东有黄河天堑,中为八百里秦川,周围四关环抱,宜守宜攻。

我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王朝夏朝就在陕西建立了扈国、骆国等城市。周武王在陕西建立了周朝都城,陕西的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此后,又有秦、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大夏等13个王朝先后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00多年。帝都所在,当然要屯以重兵,维护京畿安全。这就使陕西能够在许多战乱频仍的年代仍旧能够保持较为安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为商人们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背景。

此外,古时陕西优越的自然条件也是那里商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黄河流经陕西,流域面积占整个地区面积的65%。肥沃的冲积平原为那里的农业生产创造了先天的优越环境。农产品的丰富,百姓的富足,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即使唐朝以后的帝王不再把都城定在陕西,陕西作为北方屏障仍然是统治者关注的重要地点,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这里的军事。 宋朝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曾经是全国经济政治中心的关中地区成为边关重地,整个陕西也失去了汉唐时期在全国的显赫地位。明朝建国后,政治局势逐渐安定,再加上当时政府在全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陕西经济逐渐恢复兴旺,为陕西商帮的崛起创造了一个优良的大环境。盛易祥。

茶盐专贸,荣耀兴起

虽然陕西自古就有商人经商,但是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商业团体。陕西商帮的正式形成是在明朝时期。最先发展起来的陕西商帮是紧相邻接的西安府三原(盐业)、泾阳县(咸阳茯茶)和属州同州的朝邑、韩城县等地的商人组成的。这一时期,咸阳茯茶、食盐两种商品成为陕西商帮财富积累的两大基点,许多著名的陕商一手贩盐,一手卖茶,开始了集团化、多样性的贸易经营。

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陕西地区的边防在陕西实行了“食盐开中”、“茶马交易”等特殊的经济措施。陕西商人抓住了这些机会,充分发挥自己在地域和物产上的优势,形成了以泾阳、三原为中心,以西北、川、黔、蒙、藏为势力范围,输茶于陇青、贩盐于川黔,名震全国的商业资本集团。 政府的措施鼓励着陕西商人不断地把自己地区的食盐、马匹等物品运往内地销售,同时把内地的物品如咸阳茯茶等贩运到陕西,转运关外(明代以陕西省为边关)。陕西商人一内一外,靠贩盐起家,靠卖茶兴旺。

这里不得不提到仿佛专门为陕西商帮量身定制的“茶叶开中”政策。明代陕西地处边疆,紧邻鞑靼、瓦剌(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有变化),边外少数民族以游牧为生,吃牛羊肉,喝奶酪需要咸阳茯茶去油腻助消化。他们素产牛马却不产茶。而冷兵器时代,战马是基本的作战工具,中原却不产战马。为了解决边外少数民族对咸阳茯茶的需求,又满足中原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弘治三年(1490),明朝政府将“食盐开中”政策移植到边茶管理,对陕西实行“茶叶开中”,即特许陕西商人经营“茶马交易”,将陕南所产咸阳茯茶贩运到西北边关,主要用于交换战马。明代《洮洲厅志》有专门记载“立市茶法,命秦陇商领茶引,采茶于汉,易马于番”。 当时,陕西各大茶号每年春季都会派分号在湖南安化收购茶叶,装船经洞庭湖入长江,由长江入汉江,再由汉江进丹江,到龙驹寨起旱,用骡马驮运到咸阳加工制作,使整个咸阳城都弥漫着茯茶的芬芳,每年所制茶砖不下4100万斤。

研究陕西商帮的著名学者李刚认为:“明代是陕西商帮在从事中西部边地贸易中急剧勃兴的时期。明王朝在陕西实行的‘食盐开中’、‘茶马交易’等一系列特殊经济政策,刺激陕西商人在食盐贩运、边茶转输等几个有关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流通领域异军突起,形成纵横全国,声振南北的西部商业集团,并在明代前中期的几百年里,位列各大商帮之首。”

开拓西北,走向鼎盛

陕西所处的沟通南北、横贯东西的优越地理位置为陕西商人贩运贸易提供了先天条件。陕西商帮由于地域上的便利,一直在中西部贸易通商领域中占据着优势的地位。

尤其在清朝时,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后,为了加强那里的统治,大力发展内地与新疆地区的贸易,甘肃是内地通往新疆的必经之路。陕西商人发现了这个商机,认定在这里进行贸易一定会有丰厚的利润。于是,一时间,大量的陕西商人开始到甘肃去经商。那时,活跃在甘肃、新疆商贸中的诸多内地商人,以陕西商人居多。《新疆志稿·商务志》中说:“其东自嘉峪关趋哈密为一路,秦陇湘鄂豫蜀商人多出焉,其东北自归绥趋蒙古为一路,燕晋商人多出焉。”陕西商人以哈密为中心,形成对新疆北路贸易垄断经营三百年之久的繁盛局面。

陕西通往新疆的商路还是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一段,在这条路上有很多方便商人往来的驿站。陕西商人凭借着驿道交通的便利,将甘肃地区许多大受内地人士欢迎的特产贩运到内地销售,比如皮毛制品、瓜果、牲畜等等。同时,他们还将甘肃地区比较稀缺,而内地又十分丰富的商品贩运到甘肃以至新疆各地去销售,比如咸阳茯茶、手工业制品等等。从这些贸易中,陕西商人赚取了高额的差价。

咸阳茯茶贸易在陕西商帮的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陕西的大茶商马合盛是陕西商帮进行咸阳茯茶贸易的一个缩影。马合盛主要在西北地区经营茶贸易,总店设在甘肃兰州附近。马合盛茶号在清朝中叶最兴旺,曾因给朝廷捐献10万两白银,被朝廷授以“护国员外郎诰封资政大夫”的称号。“马合盛茶号”主要是把咸阳茯茶贩运到西北地区来,进行销售,或者以茶交易马匹、皮毛、药材等。出茶前,茶号总商先向省政府财政厅请领茶引,办理茶票,交纳税款,备案后即行经营。总商除掌握市场销量、购销行情外,还要研究用茶民族的生产生活变化,以达到购销两旺的目的。待咸阳茯茶收购完毕之后在对进行包装,进而通过水陆交通运输到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