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跟其他地方的茶不一样,那里的古茶树很值得去看去研究。像是福建茶,例如福鼎,每一年都会邀请明星,靠名人来推动茶。但是云南不是这样的。像是李亚鹏前几天到冰岛,别人都会想他是来蹭冰岛的流量呢。很多茶区要靠明星来拉动,只有云南,所有人都是茶树的陪衬。老班章茶王树年年都是明星,其他人都是过客,只有那棵树屹立千百年不倒。所以很不容易的,这也是云南茶树价值的体现。过去都加都去看南糯山那颗800多年的茶树后来死掉了,又跑去看巴达那颗1700多年。所以可以这么说如果老班章没有那颗茶王树人流量会减一大半。
现在所有人都要去拍照合影发朋友圈。我是不知道能不能活到150岁但是至少我可以有机会喝到自己藏的茶,这真的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在自己手上看着它变化,这就回到了聂董事长之前提到的从原产地的茶树保护到原产地的仓储。所以,一杯好茶,首先是要从原产地开始,从古茶树开始,从仓储开始。在我们国家,做茶一直是纯料,拼配市英国搞出来的。讲究一种纯料一种味道,更纯粹。盛易祥。
拼配不是我们的传统,我们的传统是正山纯料,就像福元昌一直所追求的。“易武正山”就是易武正山,不是坝区不是江城茶。正山就是我们传统的一山一味,一个地方生产一个东西,我到茶山跑了那么多年,今年已经是第五次来了。同样的地方,每次去的感觉不一样。不同人的视觉,看到不一样的感觉。同一款茶不同时期喝有不同的味道,跟不同的人喝有不同的感觉。就是每一天看到的茶山都是不一样的感觉,云南这方山水有太多的未知。
一山一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守住那些古茶树,守住老字号,因为就是一种传承,就像一说到余福生福元昌整个印象就出来了。古六山茶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故事。在我看来最好的普洱茶时期不是过去的皇帝贡茶而是眼前,记录好这个时代,守护好我们的东西守护者其实也对,我们叫“守山人”“守茶人”“守号人”不管是守什么就是要能够守得住。无论过了多少年,后人都会称赞我们现在的坚守。
在这个时代做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使命,我的使命是记录这个时代,聂总的使命就是发展老字号。
聂素娥:关于茶每次都可以聊很多,周老师说得好:守茶人,守山人,守号人。那么好的茶山资源,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去坚守,然后要把自己的品牌以什么样的理念与方式呈现给茶友。这种呈现方式非常重要。每个人的理念不一样,表现形式也就不一样,比如福元昌和益木堂。我们都相互关注,相互学习,把更多的好茶,尽可能的呈现给大家。普洱茶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很多不好的观念会扭转的。
周重林:其实可以让茶客自己选择茶,什么人喜欢什么茶,可以大家自己用身体做选择。
聂素娥:茶友对品质要求越高,相应的对我们企业提出的要求也就越高。作为品牌更多的要去思考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给茶友呈现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去赢得市场,这几年我们就是主打正山纯料,做好做实每个山头小区域的茶。但现在对山头的竞争很大,价格、品质在竞争中都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所以我们已经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原料基地和毛茶初制所,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源头上保证品质。市场总会给我带来不同时期的引导和思考。
黄总:我先说一下,我与老字号福元昌的故事,其实我很早就认识你们了。那天还喝了福元昌的二款熟茶,非常好。你们的家具厂我去过,博物馆我也去过。很感慨,福元昌能够有这么多的点,我也在感叹,我什么时候也才能有啊。福元昌做产品很成功,给我很多启发。品种齐全,年份齐全,我们有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茶农有茶农应该做的事情。就像我做了一款产品,如何在它的产品名称,包装,品质等各个方面来传递出品牌的意思,这个才是我们区别去茶农等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益木堂有款产品叫“年华如锦”,就是把各个不同年份的,不同山头的黄片做在一起的,这个定位让这款产品很受市场的欢迎,一下子就卖断货了,这就是我理解的产品,跟茶农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益木堂的标识上就带着“茶仓”,当时的理念就是“仓”里有品种齐全,年份齐全的各种茶。跟聂总的想法一样。
聂素娥:黄总的品牌做得很好,自己做文案,名字自己取。从产品定位,到走向市场,都很不错。这都是我们要向你学习的地方。
陈天福:我原来是做橡胶的,现在转行来做茶了。走了不少弯路,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做茶方式,现在也开始自己卖茶了。
聂素娥:陈总是本地很有实力的人,所以以前有资本去大规模的收茶,玩茶。
陈天福:其实那时候,自己也不懂,人家说什么好就买什么,现在是把兴趣当成自己的事业。做茶就需要这样,如果我把这个当成一门生意,其实说实话,还不如做橡胶呢!
茶行业没有太多的标准,茶圈子也没有标准,对于信誉啊,契约精神啊都不讲究,所以,在前期坚持自己的想法,往往会很困惑。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坚持,我相信,古茶树的春天肯定是来了,因为所有体验过的茶友都会有良性的反馈,这一点很重要,茶是个体验性质的产品,客户体验好了,自然会购买,然后帮你做口碑传播。现在行业产品品质不稳定,茶友寻找好茶的意愿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坚守品质,最后终会被这些茶友找到你的。
聂素娥:陈总以前是橡胶行业的巨头,其实我内心是非常希望有更多其他行业跨界过来的成功人士进入茶行业的。他们有雄厚的资金,有成熟的实业经营思维与经验,他们进来,对于我们普洱茶将会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拉动性力量。我做茶以来,其实也走了不少弯路,十年前,也还是能收到好茶的,但以前资金不足,收点茶捉襟见肘的,这十年来,也是有很多辛酸的。
周重林:对了,关于茶商茶友收茶,其实最近我们茶业复兴发布了一片文章,就是洪漠如写的那篇《“资源诅咒”焦虑里的茶叶“难民”》,我后来是建议难民头上那个双引号能圈大一点,“茶叶难民”其实是个专有名词,很多茶友都在反应,这篇文章写到他们心底里去了。
茶友彭先生:其实我就是“茶叶难民”,我做茶交了很多学费,但我本人很喜欢普洱茶。跑茶山的事情,我原来其实也没有概念,外地茶和版纳茶究竟有什么不同。冒着生命危险,一路艰辛做出来普洱茶,值得我们珍惜每一片茶叶。
聂素娥:有人认为一万一公斤的茶很贵,但是一百一包的烟更贵,换算到每泡,确实如此。其实等你真正到了茶山,大家可能就会感觉到,古树茶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贵。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关注普洱茶了,也有资本大鳄开始在本地参与茶行业。我希望普洱茶能够健康发展,无论是新茶,还是在原产地建仓,保留下自己独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