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从普洱茶名称“命名”解读普洱茶
2017年05月21日

从普洱茶名称“命名”解读普洱茶

随着“世界茶源”纷争落定云南后,云南出产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性产品愈发得到茶饮界的瞩目,其品牌价值在相关机构评选之中,多年来久居首榜。普洱茶名享中华,扬名海外,得益于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所造就的澜沧江流域两岸的茶树资源,这些茶树资源品种众多,含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等大叶茶、中叶茶、小叶茶等茶树品种。

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和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历史悠久的茶叶种植文明和茶饮文化文明。尤其是以昔日“荣享京华”的普洱茶,唐宋以来就是久享盛誉的传统历史名茶为云南代表,在清时期更是以“贡茶”之名博得美名。

茶之国饮,味在普洱。一千多年以来,茶饮之益处,对人体有着积极健康的保健功效作用,深得广大茶友追捧与喜爱。从云茶发展历程来看,云茶溯源上至商周、西汉时期,传于三国、商于唐、盛于清、享誉现代。而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数百年来以“普洱”二字出名。

那么,这一命名特殊且具有传奇色彩的普洱茶?其名的出处,得名于甚?随着近年来普洱茶的热度,这一茶名的源考,也成了近代普洱茶学者、茶文化研究专家等人士深研的对象。

茶文化学者黄桂枢2007年在《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发表《“普茶”即“濮茶”辨考》一文称,“普洱”是佤语,是为“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普”亦是“扑”“蒲”“濮”(读pú)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据其考究,“普洱”一地,在唐宋元明时期,却叫“步日睑”“步日部”,到清时称“普洱府”。而茶名自唐代起都称其为“普茶”。

此外,据相关人士考证,云茶早期的种植,多为今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先祖--濮人,“濮人”是最早种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茶名“普茶”或“普洱茶”之称谓,远早于地名“普洱”或“普洱府”之称谓。

一、“普洱”茶名之史考

先于谢肇淛的唐人樊绰在《蛮书》卷七《云南管内物产》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所谓“银生城”,源于历史上唐代、南诏时期,今的普洱地区的景东一带设立银生节度于银生城,(银生城),普洱设治,名“步日睑”,宋代元代时期,称“步日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称“普耳”,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

说茶网记者在查阅2002年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志》“大事记”持说:“贞元十年(794年),南诏王异牟寻攻开南茫蛮部落,设立银生节度(今景东)辖及勐泐(西双版纳)地区。”以史照今,诸如以上的史料,皆可佐证今普洱茶之产地。然而,其茶名,最早见于明朝万历年间在云南为官的谢肇淛所撰《滇略》一书,书中说道:“土庶所用,皆普茶也。”“普茶”即今“普洱茶”之源流。

二、民族文化记载

1、佤族学者尼嘎(魏德明)先生也作过调查,并在《“普洱”人考》中提出:“步日”或“普洱”是佤语,是佤族(布饶)和布朗族称呼“兄弟”的意思。

2、西盟佤族自治县老县长隋嘎(佤族)证实,也如是说佤族布饶人称布朗族为“步耳”,有的方言为“步日”,布朗族则称佤族为“布嘎”,意为朝前走的同胞同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带的布朗族和佤族布饶人都自称为“艾佤”,后来在迁徙的过程中,前面走的是佤族人,所以布朗族称他们为“布嘎”,后面跟来的是布朗族,故佤族称他们为“步日”。至今在佤族布饶人和布朗族中,仍然广泛流传着其祖先居住在普洱(今宁洱)、思茅、墨江一带。

从以上及相关史料考证,也进一步佐证了“濮人”是最早种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之说。

三、史书记载

1、唐代樊绰《蛮书》是最早记载普洱(思茅)区有茶的,其中第七卷中写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合烹而饮之。”这里没有明确指出茶名,只说出了地界,“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其“诸山”多指原“银生节度”辖区,今哀牢山、无量山一带,其中自然包括如今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蒙舍蛮”中就有“濮蛮”,或许当时就叫“濮茶”,其用“椒姜桂合烹而饮”之法,至今还保留在佤族饮用的擂茶中。

2、历史上第一次提到“普茶”一词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谢肇淛所著《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澜沧布朗族叫“蒸而成团”的圆形紧压茶叫“腊广”。值得注意的是,谢公第一次提到的是“普茶”,没有“洱”字,明代时就叫“普茶”。

3、明代万历年间李中立辑《本草原始》中载:“儿茶出南蕃,系细茶末入竹筒中,紧塞两头入污泥沟中,日后取出,捣汁熬制而成。”这里的茶名,省略了一个“普”(濮)字,而只称“儿(耳)茶”。

4、清嘉庆年间,檀萃在《滇海虞衡志》说:“普茶,名重于天下。”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可以看出自唐代起都称其为“普茶”,并没有“洱”字。此记载指出了银生府的“普(濮)茶”,早在唐代南诏时期,已销往西康、西藏等地“西蕃”地区了。

5、清道光《普洱府志》、光绪《普洱府志》中叙述《物产》时,只称其为“茶”一字,没有“普洱”二字,因这是当地的府志,茶又是在普洱本地所出的,自不必说地名,而直接记述一个“茶”字。故笔者认为,“普(濮)茶”、“普洱(濮儿)茶”是外地购茶者根据产地族群地名叫出来而传扬闻名的。

6、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1998年主编《中国植物志》时,改变了过去的观点,在山茶科的分类文献里,把“印度阿萨姆茶改名为中文名字,正式命名为普洱茶。”

四、普洱茶命名方式

笔者认为,“步”“普”二字与“濮”字之音也相同,也是指“人”。因此可以推断,昔日地名“步日”、“步耳”“普耳”和“普洱”,都是因种茶民族“濮人”(步日、普洱人)在其居住而得名,代音字的转换只不过是“濮”人族群佤语的同名异写。吃茶不忘种茶人,“濮人”是云南澜沧江流域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先民,他们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并加以利用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驯化、栽培和种植茶的茶农。古代濮人,蒲蛮族,濮、朴、蒲,都是布的同音异写,是今天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先民。“普”也是“濮”的同音异写,“普洱”即是“濮儿”。故普洱地名和普洱茶也因“濮儿人”而得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普洱茶的命名特殊且具有传奇色彩,它应用的是:人→地→茶的实际命名方式。濮人→濮儿人→普耳地→普洱府→普洱茶,是人(濮儿人,布朗族)→地(普洱、普洱府)→茶(地名+茶)的命名方式。不是“产地+品种=茶名”与“种茶人(或制茶人)+品种=茶名”的简单重合,是独有的特殊的历史演变,与全国其他茶的命名方式都不同。